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首页 > 好句 > 正文

啊结尾的句子(啊字结尾的语气好吗)

时间:2024-06-18 17:28:00

大家好,小编今天给各位分享啊结尾的句子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啊字结尾的语气好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啊"字在句子结尾处时的变音规则
  2. 句子结尾中啊字的读音
  3. 结尾带呀的句子
  4. 对话中的语句,最后加一个“啊”是什么意思
  5. 以呀结尾的句子

一、"啊"字在句子结尾处时的变音规则

第一种情况是放在句首时,声调不同.如

1、感叹句“啊,天气真好!”要读第一声,ā,表示赞叹.

2、疑问句“啊,明天会下雨?”要读第二声,á,表示追问.

3、陈述句“啊,我知道了.”要读第四声,à,表示应答.

第二种情况是放在句末时,要变音.如下: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一课“啊”的变音特特别明显!

这个变音有规则,现把它编成一首顺口溜如下:

“啊”变“呀”,前面跟着i、ü、o、e、a;

“啊”变“哇”,u和ao、iao在前爬;

“啊”在后鼻韵母后面应读nga.如:唱啊,12,

二、句子结尾中啊字的读音

“啊”是一个表达语气和感情的基本声音。当它单独使用时,发它的本音,读作“ā”。如果它用在句子的末尾时,它的读音会受它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具体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前面音节末尾是a、o、e、i、ü时,“啊”读作“ya”,有时也写成“呀”。例如:“真绿啊!”“真奇啊!”“真多啊!”

(2)前面音节末尾是“u”(或ao、iao)时,“啊”读作“ua”,有时写成“哇”。例如:“真秀啊!”“手真巧啊!”“是个多面手啊!”

(3)前面音节末尾是“n”时,“啊”读作“na”,有时直接写成“哪”。例如:“真险啊!”“要小心啊!”“怎么办啊?”

(4)前面音节末尾是“ng”时,“啊”读作“nga”。例如:“真静啊!”“真清啊!”“一起唱啊!”

时,“啊”读作“ra”或“za”。例如:“快吃啊!”“这东西真次啊!”

三、结尾带呀的句子

1.逗号和标号同时使用时位置要得当。

2.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3.用在选择问句中。如:我们是革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4.明明转身就有一个温馨的港湾却偏偏去追逐那无望的孤船

6.用于陈述句末尾。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7.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10.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11.关联词语如?所以、可是、然而、否则、那么?等后面所引领的分句如果较长,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民族文化素质中的‘文化’,当然包括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书本知识的多少,但是,从实践角度看,这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而且不能说是根本的方面。??化石为人们认识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重要的证据。然而,化石在证明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是相对的,它为人们认识地球上生物不断进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2.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举例中国xxx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能源是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不批判唯心论,就不能发展唯物论;不批判形而上学,就不能发展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是谁创造了人类?是我们劳动群众。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xxx思想万岁!分号冒号问号感情号

13.用在反问句后。如:为什么我们不能刻苦一点呢?

1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

15.称呼语、插入语等特殊成分同句子中一般成分之间,常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没事,老王,您就别说这些见外的话了。??对这种人,毫无疑问,我们只能诉诸法律。??童年的往事,无论是苦涩的,还是充满欢乐的,都是永远值得回忆的。?

17.仔细品味着秋雨,让我们走进秋天的街道吧!街道两旁,原先枝叶茂盛的大树,仿佛都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天空透着淡淡的银白,下着细如牛毛的绵绵秋雨。绵绵秋雨慢慢的下着,流进了大地;流进了小河;流进了长江;流进了人的心中。

18.选择问一般只在末尾用一个问号。

19.哎呀,这座宫殿看起来可真富丽堂皇呀!

20.满天垂着湿润欲滴的云,时时像是忍着眼泪的样子,竟或有一阵雨丝,追着飒飒的秋风扑上你的脸,但立刻又嘎然停止,像不屑哭泣似的。江水和天空像是一双愁容相对的朋友,带着沉痛的忧郁,和暗淡无光的灰色。横卧在江天之间的绿洲,也觉得很无味,收去了它的颜色。

四、对话中的语句,最后加一个“啊”是什么意思

1、汉语里的助词可以分为时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比况助词和表数助词等种。

2、语气助词属于助词的一种。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和句末强调语气的虚词,在句子中读作时不译舒缓停顿,在句末强调语气或通过排比句重复时增强气势。现在汉语,语气助词有很多,如“阿、啊、啦、唉、呢、吧、了、哇、呀、吗、哦、哈、哟、么”等,在古时候,由于书写的不方便,只有“啊”,“者”,“也”,“焉”,“矣”,“乎”,“尔”,“否”,“耶”、“夫”等几个语气助词。

3、语气助词具有很强的附着性,一般附着在句尾(少数放在句中,后面有停顿),表达各种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它们可以表示疑问、祈使、感叹、停顿、肯定等语气,有时还能起一定的语法作用。一般来说,大多数实词和短语加上语调就能成句,但有时还要求加上语气助词才能成句。常用的语气助词,包括句中语气助词和句末语气助词,如:

4、句中语气助词主要有“啊、呀、哇、吧、了、呢、么、嘛”等。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也含有列举、假设或引起注意等意思。如:

5、他啊,从小就爱到处跑。(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6、你这个孩子啊,什么时候才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呢?(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7、等他一来啊,咱就出发。(表示假设语气)

8、你要用呢,就提前说一声。(表示假设语气)

9、他要愿意呢,就回个电话;不愿意呢,就算了。(表示假设语气)

10、语文啊、电脑啊、数学啊、外语啊,都是基础课。(表示列举)

11、句末语气助词,最常用的是“吗”、“呢”、“吧”、“啊”、“了”,它们接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如:

12、吗:用于一般疑问句,表示可疑而要求证实的语气。

13、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生成语法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吗?

14、呢:用在特指疑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语气,用于陈述句,表示事实不容置疑,略带夸张语气,有时则表示持续的状态。

15、连年的战乱,天灾人祸,那一代人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16、根雕是他的绝活,曾被选送到北京参加过国际展览呢。

17、吧:用于疑问句,表示半信半疑、带有揣测的语气,也用于陈述句。如果用在祈使句中,表示商量、请求、催促、建议等语气。

18、今天可真够热的,有零上三十度吧?

19、我很忙,你若是没什么事儿就请回吧。

20、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各种开销加起来差不多要上万元吧。

21、“啊”用于疑问句,使疑问语气变得较为舒缓;“啊”用于陈述句,表示恳切提醒或申明解释的语气。“啊”用于祈使句,表示请求、催促、命令、警告等语气。“啊”还可用在单独使用的某些副词后面,帮助副词成为非主谓句。“啊”常受前面一个音节韵母尾音的影响而发生音变,变为ya(呀)、wa(哇)、na(哪)、nga、ra等读音,写成不同的汉字。如:

22、今天开会是讨论岗位津贴还是讨论机构改革呀?

23、“了”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动作、变化已经实现或即将出现。当注意的是句末语气词“了”只表示语气,并不表示是否完成。因此,既可以是已然的事情,也可能是未然的事情。“了”用于祈使句,表示有结果,起成句煞尾的作用。

24、水井边围的人越来越多了。(已然)

25、他们家后来变得比别人家更贫困了。(已然)

26、低沉的嗡嗡声不断从远方的天空传来,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未然)

五、以呀结尾的句子

1.月蚀于汝头,汝口开呀呀。——出自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2.高殿呀然压苍巘,俯瞰长江疑欲吞。——出自唐·刘禹锡《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诗并沈中丞姚员外所和见征继作》

3.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出自宋·苏轼《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4.石门吞众流,绝岸呀层峦。——出自唐·岑参《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5.双鳃呀呷鳍鬣张,蹳剌银盘欲飞去。——出自唐·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6.烟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出自宋·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

7.爇堞熇歊熹,抉门呀拗曷。——出自唐·韩愈《征蜀联句》

8.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出自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9.伯乐祖师来,见后频嗟呀。——出自元·马钰《黄鹤洞中仙鸣鹤馀音卷四之》

10.积浪亚寒堆,呀如斗危石。——出自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

11.呀然阆城南,枕带巴江腹。——出自唐·杜甫《南池》

12.呀坑瞥眼过,飞橹本无蒂。——出自唐·杜甫《解忧》

13.谗人峡虬心,渴罪呀然浔。——出自唐·孟郊《峡哀》

14.喊呀或终日,势若风雨过。——出自宋·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

15.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出自唐·白居易《放鱼》

16.吴中七月热未已,渴乌呀呀井无水。——出自南宋·陆游《七月十七日大雨极凉》

17.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出自唐·柳宗元《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18.磴雪入呀谷,掬星洒遥天。——出自唐·孟郊《石淙》

19.呀彼无底吮,待此不测灾。——出自唐·孟郊《峡哀》

20.弧矢引满反射人,天狼呀啄明煌煌。——出自唐·卢仝《月蚀诗》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